《告白》 — 且敬且畏的戀母情意結

《告白》要寫的,既不是倫理和正義的取捨,也不是通識科所說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要說的:可能是一種異化的戀母情意結。

母親的情意結

論劇情,這是一宗很簡單的事件,順序就是學生A聯同學生B一同殺了老師的女兒,最後女兒死了,老師在學生的牛奶落毒報復。

然而當中的錯綜復雜,大量人物關係中:師生、情人、同學、朋友、夫妻、姊弟,最後被強調的,是母子。不難發現的是,幾乎所有的獨白者,也會提及自己的母親(除了美月之外)。

 

修哉的母親

一個就快有博士學位,因為兒子關係沒有繼續學業,被迫湊仔,最後拋夫棄子繼續學業的機械工程師。因為太有學識,就算曾毒打兒子,也受到他的尊重。最後卻是跟教授再婚,又生孩子,使身為<信奉者>修哉的信念就肥皂泡泡破滅。知道孩子犯了離天大錯後應該有一段驚天動地的回應,不過卻沒有人知道!全書很多事件也是重覆又重覆,唯獨這件事是一個「謎」。

直樹的母親

一個普通的全職師奶。丈夫是要來回兩句鐘的通勤者。她每天就是照顧三個孩子,充滿母愛,更以自己母親為傍樣,訓練自己的兒子成材。兒子感受了她的愛,也十分愛這位母親。她承認過於溺愛和容忍兒子,知道自己的兒子犯錯卻仍支持兒子。不易破壞自己家庭,家中有問題便自己扛。可惜她這<慈愛者>對孩子的容忍最後導致自己死於兒子刀下。

小愛美的母親 (森口)

女孩不應多讀書的窮家庭出身。為了工作穩定才去做老師,偏偏丈夫就是患了愛滋的「勸世鮮師」。未婚媽媽,獨力照顧女兒,有時甚至要帶女兒回校,開明的教女方式,不會過份溺愛她,不是樣樣滿足她。但正正因為這樣,給直樹看穿了,反而間接招至殺身之禍。身為<神職者>和<傳道者>的她,便實行了報復行動

分析了三種不同的母親和兒子,發覺修哉和直樹也是書中所說的「戀母狂」,只是方式不同而已。書中的三位母親的兒女,也是懷著既欣賞、體諒、明白母親的心,又同時心存敬畏,但當跟自己的母親互動起來,便會因為種種的原因形成一種對立,最後極端地,修哉和直樹更親手誤殺了自己的母親。

作者似乎是洞悉了三種普遍的母親的原型:事業型、家庭型和混合型。在假設戀母的前設下,這三種母親教出了三種性格迴異的仔女,各有不同毛病,這些毛病除了展現在母子/女之間的互動外,還包括其他不同類型母親的互動。作者似乎是控訴這些母親的教導方法,但更實在的,更是無奈,作者安排死去女兒的母親的報復行動,竟然是誘使殺人兇手殺死自己的母親,因為這一些既敬且畏的情意結,使到這一種蛇頭咬蛇尾的無間循環,除了帶來是復仇者的恐佈外,說穿了也是無限唏噓:一個失去女兒的母親,要使人家兒子失去母親。作者要帶出的,可能是一種不同極端原型母親教導下一代的宿命論

 

典型的意識流作品

雖然意識流的經典文學不在日本,但是日本人最擅長的推理小說和「鬼片」(驚悚片的一種),三者一經融合,立即拼發了強勁的火花。

本書的名稱謂之《告白》,而意識流著重心理描寫和獨白,兩者的關係早已經微微展現,加上推理小說和「鬼片」式的懸疑手法,使得全文起了一種立體感。在閱讀時,明明只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但是因為從不同的人物出發,帶出了不同的原因,當中以「小直」、「修哉」和「森口」三人的獨白尤其震撼。不會因為重覆的話語而累贅,反而因為不同的心理描寫出發而感覺一新,完全體現了立體主義的神髓。重覆的話語尤其是對話,十分精采:

「妳好,妳是小愛美吧?我們是妳媽媽班上的學生。對了,之前我們在購物中心見過呢。」

「雖然有點早,這是媽媽給妳的情人節禮物喔。」

「媽媽給的?」

「對。裡面有巧克力,快點打開來看看吧。」

「去跟別人宣傳吧」

「啊,對了,你不用介意是我的共犯,因為我打從一開始就沒當你是夥伴。分明一無是處,只有自尊高人一等,我最討厭這種人了。像我這種發明家看來,你就是個失敗作品。」

還有我最欣賞的橋段 : 

 

人並不是孤獨的。世道雖然險惡,還是幸褔地活下去吧。

要有信心。Never Give Up 

有的女生一邊寫一邊哧哧地笑,也有男生一面咧嘴而笑一面寫。我不知道他們在笑什麼。色紙傳到我這裡的時候已經寫滿了三分之二。其中有這樣的句子。……現在我寫下來才恍然大悟。我真是笨啊。這種詭異的氣氛讓大家也樂在其中吧。 <殉教者>

精心設計的暗號吧。……每句第一個字的發音拼起來不就是「殺人兇手去死」嗎?<慈愛者>

 

上述的對話就是案發的對話,出現過兩次。然而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感覺,聆聽著相同的對話,感覺截然不同,這也是意識流的震攝人心的地方。有時往往主人翁不以為然,沒有道出的話題,原來在其他人的眼中如此重要,例如美月於自白中沒有提及「露娜希事件」卻在修哉的獨白中佔了一大篇幅,甚至修哉認為美月自認為「露娜希」很像。讀者一路讀下去,就好像在一粒骰子圍圈, 不停的向前,也是不停地打轉,有時越轉越入,最後發覺骰子的每一面也十分大。

從來沒有想像過意識流可以在一件小事中「內爆」得這麼厲害(又或者意識流獨白在越小的事情中就越有「劇力」吧),作家的寫作手法和意念值得一讚,最後一段既是結局也是高潮的小說不多見(也只有像骰子般的描述方法才可以有這個效果吧)。然而,尾中不足的是作者少用言語來加強人物性格。例如不難發現修哉、美月和森口的用字是一樣,他們可是不同背景的人:修哉是文學根底厚一點的;森口則流於冷皓;而美月則介乎兩者之間,作者的用字還可以再配合一點。雖然在文字處理上,《告白》則較為平板,但在文字的意境營造上,《告白》是完全超水準之作。

 

P.S. 沒有看電影,但單看Trailer, 竟然跟EVA中的獨白畫面有點似,使我想起EVA 的OVA版最後兩集真嗣的獨白,也是整個畫面是字,跟直樹那些: 「死、死、死,死死死死死死死死死死死死死死死」一樣,天啊!EVA也跟母親有關呢!

httpvh://www.youtube.com/watch?v=sTxWipHbWO0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