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逆緣》 — 思想實驗中的生命意義
奇幻逆緣可以說是一個思想的實驗,看厭了生、老、病、死,就來假設一個老、病、生、死看看如何。
故事
故事主線就是返老還童的愛情故事,故事內容魔幻得來有點淒美,簡而言之,就是浪漫了!全戲 有一個特色,就是而大量穿插了很多很多副線,有一些十分精采,甚至,可能副線本身才是真正的主線。就記憶而言:「倒行的鐘」、「鈕廠的興衰」、 「Queenie的一生」、「被電7次的男人」、「懂彈鋼琴的女人」、「游水橫誇的英倫海峽的特務情婦」、「藝術紋身船長」,全部也可以是獨當一面的故 事,他們帶出了一個訊息,就是在世事無常下,他們活出了自己的生命意義。
愛情 — 《櫻花樹下》的《17度》
Daisy 和 Benjamin 註定是苦戀,總有相愛卻不能愛的感覺,青梅竹馬,只有幾歲時,少女Daisy 已經選擇了老老的Benjamin , 可惜, 因為外貌, 因為男的深情含蓄, 女的薄倖開放,引致她們去到中年才大家成熟,女的收歛了,男的更加深情,但問題來了,男的越來越有型,女的反而開始擔心了。在舞蹈學校中,Daisy 曾認真地問 Benjamin,他是1918年出世,男的49歲,女的43歲。她們到中年才能相愛,Benjamin 認真但輕描淡寫的答:我這樣才追得上你的年紀!情深得來,又不失有一點愛情的現實意義,原來樣子,年齡真的這麼重要嗎?看著看著的時候,腦海中竟然浮起謝 安琪唱,黃偉文填詞的《17度》:
雙方似並行直線 從交叉角度相遇
曾經交錯但離去後不會再遇
終於會愈行愈遠 時機走過勒不住
曾經交錯但離去後不會再遇
其實是一個悲劇,故事去到後半部,Daisy看見Benjamin小朋友的樣子,不經已的說了一句:「這還是我第一次看見這個年紀的他」,可能這句說話較為簡單,但卻相當有力,也相當悲慘。那一種愛情的超現實和無奈,便正是林若寧在《櫻花樹下》說的:
如有天置地門外 乘電車跨過大海
匆匆跟你相望一眼 沒理睬
明日花昨日已開
Daisy 的悲劇 — 劉以鬯的《打錯了》
雖然,Daisy 撞車的事件於整體故事的影響不大,但是卻花了很長的篇幅去說明了兩個字 — 「巧合」。這又使我想起了劉以鬯《打錯了》的劇情。所有事件串聯的巧合,所有細節的失誤的總和,合共起來就變成了在巴西天空上拍翼的蝴蝶,為美國德州帶來了的一場風暴。
颱風 — 獨特的美國性
很喜歡影評家對戲中颱風的看法:
但聽故事的慾望是如何強烈。要聽口述歷史、人間故事,就得需靜靜的坐下來。房間意象可以說是全電 影最重要的意象,從一開始的療養院、黛絲所住的醫院、班傑明出生的老房子、及他自己建立的新房子,都是聽故事的空間,全都有了生活的痕跡,深具「存在」意 味。特別是在醫院裡,在時空穿梭的敘述過程之間,進出的護士都在提及風暴消息,為電影製造了看似緊張,實際上微不足道的騷動感。如果把風暴視為具死亡意味 的摧毀性意象,則它更能凸顯房子空間裡回憶的牢固。但與此同時觀眾可以察看,在命運之神的鋪排之下,電影人物所遇上的風暴,實在非同小可。房子內外,原來 都是風暴。
然而,我卻把這個大副線視為一種美國的民族性。奇幻逆緣之所以奇幻,就是因為主角的「逆」,戲中多次強調的「逆」,竟然大量使用年份,強調年份,就不能少得歷史事件,1918年的一次大戰、1946年的二次大戰,每每也是美國人的興衰起跌。
我沒有研究美國史,但是,從她的美國的文化產物中所展現的美國主義多是硬性:蝙幅俠、蜘蛛俠還不算十分明顯,還來了一個身穿美國國旗的大力 士,Captain America (註:他的出現也是二次大戰後),可以說,文化中的美國,是自大的、狂妄的、硬性的、侵略的、堅持公義,(沒有褒貶成份) ,我認為較為軟性的一次,應該是《珍珠港》,但這仍然是離不開戰爭的主線,但這一次的《奇幻逆緣》,使我看到了真正的軟性的美國史觀,戲中除了是 Benjamin的故事外,我卻看到充滿了對新奧爾良省的感情,就是有類似《楚辭》或地方風物誌的感覺。Benjamin少年時曾出海,船的名字就是 New Orleans,戲中還有超多鏡頭特寫在船名及水泡上,最後這只船還離奇地以一支炮,不足十個船員,單挑了一隻德軍的潛水艇,這船的象徵意義昭然若揭。其 次,刻意描寫鈕扣的家族生意、於賣屋時也強調家族歷史、地方老人院、船上的歌頌美國的「酋長」。近來,美國的天災要數最要緊就是2005年的五級颶風卡特 里娜,全片中的主角們,Thomas Button, Bejamin, Daisy 和Caroline Button 的四代人中,巧妙地穿插了上述的美國大事件,作者這樣的舖排並不是偶然,明顯是為了凸顯美國的歷史。
我大膽假設,Benjamin 就是美國的自身投射,因為Benjamin 是一次大戰後和平的那一天出生的,而美國也是在一次大戰後,堂堂正正地走進了世界舞台,直至今天,所以就這個層面來說,可能整齣戲還有不少解讀的空間。
思想實驗講求的是想像力,還有邏輯,所以愛因斯坦曾說:「理論的真理在你的心智中,不在你的眼睛裏。」看這套戲,原本就不是用眼,是用心來感受!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going to get afterward.
You never know what’s coming for you.
You could wear, curse the fates, but when it comes to the end, you have to let go.
延伸閱讀
http://hkfcs08.wordpress.com/2009/02/02/%E3%80%8A%E5%A5%87%E5%B9%BB%E9%80%86%E7%B7%A3%E3%80%8B%EF%BC%9A%E5%A6%82%E6%9E%9C%E6%88%BF%E5%AD%90%E5%85%A7%E5%A4%96%E9%83%BD%E6%98%AF%E9%A2%A8%E6%9A%B4/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0%9D%E6%83%B3%E5%AF%A6%E9%A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