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許地山‧《中國文字底命運》

此文為語法班的功課,不要浪費,在blog 上發佈。這一次是回應許地山著的《國粹與國學》中的其中一篇《中國文字底命運》。

首先,此書的第一版是1947年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網)),估計應作於他擔任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其間,當時的中國正處於一個十分動盪的時代,而整篇文章主要是有關改革中國文字的改革。

作者主要的論點歸納如下:

  1. 六書的造字方法已經不足使用,亦不合時宜,唯有形聲。文中提及六書造字法以「亦聲」即「形聲」為主,「文字底趨勢在記口音,與象形時只能表現物形大不相同了」 ((《國粹與國學‧中國文字底命運》頁一三六)) 。又說「文字底功用在記事,文化越高,超象的事越多,所以形窮於應付,而不得不用聲音」 ((頁一三七))。作者亦引述「王氏六書存徵」之時指出「有聲無義,為六書之正,的是卓見」  ((頁一三六))。
  2. 作者點出漢字難以改革的原因。首先文字是聖人所作,人們不敢造次。其次是「中國文字是視覺形的」((頁一三七)),所以中國的字用了那麼久 ,難以改變。而且使用拼音字會造成因為地方口音不同而有不同的串法。
  3. 漢字本身的問題。首先部首已經不能再進行表義的功用,作者舉出「玉」字部的「玫瑰」卻是花 。其次,現代的知識範圍增長得很快很多,寫作時使用拼音字被漢字快。其三,不停的造字已遠離了六書的精神。例如化學名詞,會造成「一形含多義底的地步」 ((頁一四o))
  4. 拼音文字較學習,又不存在不能閱讀古文的問題。有些宗教性較強的《道藏》的「荒謬的記載……留著也沒有用處」 ((頁一四一)) ,作者認為只是研究學者才需要諗古書,「我們不希望個個認識中國字底人都照樣去做。」使用拼音文字,可以使廣泛救渡「文盲遍野」的中國 ((頁一四一))

 

我首先對漢字「拼音化」是先存而不論。而本文的幾個大方向觀點,我是表示認同。首先,「有聲無義」根本是有文字而起的大勢所作,語言學家已經普遍認為,人類是先有說話,後有文字。即是我們創作文字是用來記下我們說話,這也能夠看出為什麼有拼音語系的存在。至於作者的「不得不用聲音」 ((頁一三七)) 的看法,則未免過於本末倒置,問題是作者貴為出色的語言學家,據他語學素養甚高 (( 據維基百科‧許地山:「地山母語是鶴佬話(台語、潮語),從小受書齋(書房)的傳統漢學教育,在廣州入讀新式學堂,大學本科在北京,研究生階段在美國紐約、英國牛津,會說廣州話、漳州話(與台語很接近)、普通話、英語,古漢語、白話文、英文、梵文水平高,能讀法文、德文、希臘文、拉丁文。」)) 

然而,對於本文的其他觀點,我卻十分有保留,現分述如下:

首先,「現在字典底部首不能包羅萬有,減之固然不可,增之又不勝其煩。真是沒有辦法。」 ((頁一三九))。許先生的擔憂,經歷過工業革命和科網革命,竟然沒有發生。不談部首,就連現在的字依然夠用!原因是他在前文已經論述!就是文字發展基本上以形聲為主,如果不夠字的話,只會不停地用其他字代替原本意思,或者使用類似的形聲字。單純拼音文字並不能解決文字和意念太多的問題,語言應該相互借鏡,取長補短,事實上,英文亦有類似的「部首」做字法" Psy", "Philo", "Phobia" 等字便是,就以2009「牛津2009年度字」 ((參考:Oxford Word of the Year 2009))為例,是"unfriend",這也是由"un" 和 "friend" 的元素組成。此字的意思是在社交網站移除好友,又例如," funemployed" 是指失業的人用時間享樂,是由 "fun", "un" 和 "employ" 組成。既然連拼音文字也沒有胡亂造新字,為什麼還以為拼音文字可以解決用字不足的問題呢?
 

況且,上述有關部首不中用的看法也有點邏輯的謬誤。既然我們現在的字,如「玫瑰」、「牡丹」已經不用「木」部,那麼我們應考慮用「木」部創新字,斷無需要把整套系統變成拼音字 — 因為我們的中文字已經用了拼音語言類似的造字模式了!

其次,文中又說「拼音文字可以用機器來寫,漢字雖也可以用打字機,但要用它來著作,恐怕沒有希望罷。假如漢字打字機底速率與面積可以用拼音字機一樣,我們便沒有更改漢字的必要。」事實上,用「打字速率」來決定興癈漢字與否的做法實有相確。可能許先生在世的時代跟現在有著截然不同,他雖然明白知識增長很快,但也低估了漢字配合科學的需求也十分殷切。現在,漢字的倉頡輸入法已經十分容易,一般而言,打字的速度可以有1分鐘40字,雖然遠不能比較英文的1分鐘平約60字,但要知中文的表義所需字數比英語少,只要看大學的論文,平均英語12000字的論文,中文用8000字左右便可以。

另外,若論文字輸入方法,拼音文字亦有遜於「方塊字」。市面上,最受歡迎的輸入方法是「倉頡」,其次是手機使用的「九方」;前者是用拆字法、後者是用筆劃。其實仍有以廣東話拼音的輸入法,但卻不受歡迎,原因是同音字太多,使用拼音時需要揀太多字的原故。

凡此種種,看來漢字正在配合著科學發展,要取締並不容易。而且,觀乎日文和韓文原是漢字語系的發展,尤其韓文,出現的文化斷層問題也很嚴重,加上政治原因,拼音化的漢字看來在短時間內難以舉行。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