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刻拍案驚奇 — 轉運漢遇巧洞庭紅 波斯胡指破鼉龍殼
這算是第一本看的明朝短篇小說《三言二拍》。
卷一是個「存心忠厚‧無端發達」的故事。可能是二拍特色,在真正故事開始時,總要來一個楔子,然而這故事卻十分有趣,借了金維厚的故事,說出是你就是你的,時來運到,就有機會。
金維厚的故事,無疑是神化了一點,但是勝在簡單,起承轉合、詩詞歌賦不缺,這樣以故事帶出故事的例子較少。
明顯地,文若虛的故事亦有鋪排,作者故意用他的紙扇生意來說「運滯」。好好規劃了賣扇生意,分成上中下等,誰不知北京潮濕,上等扇破了,又值天氣快冷,只有賠本。時來運到,買酸了的橘子也可以發達,還誤打誤撞得了化龍前的鼍殼,再狠賺一筆。
說教方面,文若虛勝在等到第一筆的時候不貪。
閒話休題。且說眾人領了經紀主人到船發貨,文若虛把上頭事說了一遍。眾人都驚喜道:「造化!造化!我們同來,到是你沒本錢的先得了手也!」張大便拍手道:「人都道他倒運,而今想是運轉了!」便對文若虛道:「你這些銀錢此間置貨,作價不多。除是轉發在夥伴中,回他幾百兩中國貨物,上去打換些土產珍奇,帶轉去有大利錢,也強如虛藏此銀錢在身邊,無個用處。」文若虛道:「我是倒運的,將本求財,從無一遭不連本送的。今承諸公摯帶,做此無本錢生意,偶然僥倖一番,真是天大造化了,如何還要生錢,妄想甚麼?萬一如前再做折了,難道再有洞庭紅這樣好賣不成?」眾人多道:「我們用得著的是銀子,有的是貨物。彼此通融,大家有利,有何不可?」文若虛莊」一年吃蛇咬,三年怕草索。說到貨物,我就沒膽氣了。只是守了這些銀錢回去罷。」眾人齊拍手道:「放著幾倍利錢不取,可惜!可惜!」隨同眾人一齊上去,到了店家交貨明白,彼此兌換。約有半月光景,文若虛眼中看過了若幹好東好西,他已自志得意滿,下放在心上。
(當然,就算他貪,也不阻他找到大鼉的),當波斯胡開一個超級低價時,他亦沒有還價,最後就成就了一代巨富。
最為欣賞的反而是故事裡人物骨子裡的人情世故,文若虛給人笑時總覺不好意思、他雖然是生意人,但總有一些文人氣。去到吉零國(馬來西亞) 的人民面對權貴時的心態描寫亦細緻。而張大和波斯胡的交易亦是為商為人之道,充分表現出當時人性的勢利卻又不失以和為貴的心態:
扯著張大私問他道:「老客長們海外往來,不是一番了。人都叫你張識貨,豈有不知此物就裡的?必是無心賣他,莫落小肆罷了。」張大道:「實不瞞你說,這個是我的好朋友,同了海外玩耍的,故此不曾置貨。適間此物,乃是避風海島,偶然得來,不是出價置辦的,故此不識得價錢。若果有這五萬與他,勾他富貴一生,他也心滿意足了。」主人道:「如此說,要你做個大大保人,當有重謝,萬萬不可翻悔!」遂叫店小二拿出文房四寶來,主人家將一張供單綿料紙折了一折,拿筆遞與張大道:「有煩老客長做主,寫個合同文書,好成交易。」張大指著同來一人道:「此位客人褚中穎,寫得好。」把紙筆讓與他。褚客磨得墨濃,展好紙,提起筆來寫道:……
期待下一卷的故事。
金句
「能文的馬千言,用不著時,幾張紙,蓋不完醬瓿;能武穿楊百步,用不著時,幾簳箭,煮不熟食鍋」
「命若窮,掘著黃金化做銅;命若富,拾著白紙變成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