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銘 — 暴力、缺失與迷信

常聽說名人多有「座右銘」。
什麼是「座右銘」?「瑗兄璋為人所殺,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銘以自戒,嘗置座右,故曰座右銘也。」《文選‧崔瑗<座右銘>》。原來,那麼優雅文字的「座右銘」,有這樣的來歷,那麼,就原罪的角度來說,有「座右銘」的,應該有點暴力吧。

為什麼要有座右銘呢?

就是「提醒」自己。為什麼要「提醒」自己呢?

因為「怕自己做不來」或者「希望依著座右銘所言」

原來,就是一種「缺失」和一種「迷信」。

世界著名傳染病學家巴斯德的座右銘——意志、工作、等待,是成功的金字塔的基石。
(應該是未成功的缺失吧)

近代電磁學的奠基者法拉第的座右銘——拼命去爭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會成功。
(他常常失敗吧)

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的座右銘——誰要幹白紙上寫黑字這一行,別人說他笨拙,就不應該驚訝或者動氣。
(有人笑過他吧)

法國著名作家左拉的座右銘——沒有一天不寫一行。
(你一定有,才勸自己吧)

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座右銘——切勿飄飄然。
(…. 不用說吧)

中國現代傑出畫家徐悲鴻的座右銘——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畫家不可能沒有傲氣)

中國當代著名美學家朱光潛的座右銘——恒、恬、誠、勇。
(迷信自己可以吧)

中國當代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座右銘——見面少敘寒暄話,多把藝術談幾聲。
(… 不用說吧)

中國當代著名化學家侯德榜的座右銘——勤能補拙,勤儉立業。
(… 不用說吧)

上述所言,並無開罪之意,亦非否定座右銘,看見人們的座右銘,不是以為他/她就如座右銘所言的那樣完美。人從來有黑暗的一面,有缺點,有犯錯,有迷信;座右銘,就是公開承認自己的缺失,或承認自己某項不行了,迷信了。

知恥近乎勇,用於面對,才是座右銘之道。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