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語緣聚 — 久違了的話劇

很久未看過話劇。
 
 

 
不是修讀話劇的人,但卻認為如果電影的高深是用「調度」來說故事;話劇的高深應該是用「肢體」來說故事。然而,此劇只流於用「說話」來說故事。
 
這一次是三個編導一起的集體創作的三個故事,背景集體設定在一間經營已久的民宿外,故事圍繞民宿老闆父女、民宿的熟客和他們的家人之間,關於「星空」和「愛」的故事。乍看之下,「星語緣聚」的「緣聚」像是「原罪」,看來是因為近來沈浸太多的punning裡的誤會。
 
蕭新泉《夜空中半點星光》談的愛情、友情和親情。宅男Michael 為了未是女友的Diasy讀書工作和住民宿,卻遇上Anna 和 Kitty 兩位情同姊妹的朋友的「爭仔故事」,和從外國返來,再次陪母親來民宿旅行的Jason。故事的主題較為老土,流於「說」故事。Michael 的過份專一、Anna的專一 和 Kitty 的「現代愛情故事」式心態的對比矛盾點應該是重點,但是未能太突出,反而Michael 和二女的對話「互窒」,十分有話劇味。演員方面,其實Jason 應該最有發揮內心戲的空間,可惜卻不太突出。Kitty 的獨白略嫌過多,故事敍述的份量過重,反而原本容易處理的大鳴大放角式,變得有點沈悶。Michael是充滿戲劇性的丑角,演得恰度好處。但最好的要數Anna,她理應是大配角,雖然佔有高潮位,但是對白少,角色弱,但偏偏演員的小動作,表情和走位均可以「搶戲」,印象較深。但是此節的走位略嫌太多,經常在木桌和木椅轉來轉去,可減省一點。
 
值得談談是背後的少少意識形態,Michael 是形象是電單男(不是戲中的「宅男」),又是文科,歷史碩士,在中文大學做助教。文科、歷史、碩士、格仔恤衫扣頂鈕、中文大學(Anna 強調:「真係中大喎」、80後(他說是2006年大學畢業,應是1984年出生),總有一種過份的sterotype。Anna 和 Kitty 和他們談的Alex ,在公司的職位也不低,假設Alex 是Marketing,而要等Kitty 放工又可以跟Anna交談。兩項的背景均顯出此劇的target 可能是高級知識分子,卻流於太「象牙塔」,但是觀眾的反應卻不是太接受文皺皺(註:文鄒鄒)。
 
徐偉倫《流浪者之歌》談的「約定見面」的故事,爽雜了少少未婚懷孕的問題。阿北等待好朋友Tony 的到來,原因是當年的一項秘密。這一套應該是最有編劇功力的故事,可惜故事太複雜,節奏也太快,主題也未見突出,就連「為什麼要寫信」也記不起。
 
阿北的角色是故事的敍述者,一開首跟嵐嵐有一系列的對手戲,但是演員的狀態可能不太好,又或者是我不太好,總有點表述不清。也串聯不了未婚懷孕,然而華叔的角色和演技明顯地引領嵐嵐入戲,只可惜有一些位置華叔的發揮有點皮毛,不夠入肉。另外,Tony 和紅紅的純情學生look不錯,也是一幕頗enjoy的談情戲,Tony 和紅紅的發揮不俗,故事的重點也明確,唯獨卻串聯不了「約定見面在民宿」的故事。紅紅的《我願意》配合女角的羞答答表白,也可說是勉強接受,有點不滿是因為這一段有點使人想起《單身男女》唱《我願意》的一節,那角蛙已經玩盡了這歌,所以難以十分感動觀眾。談情完畢後,其實可以由阿北/祝Sir 略述一下前台的前事大概,或者用一些gag位來包裝,可能會更加完整,而該節的小結也太突然。
 
表達方面,此節運用了後定前動、燈光和音樂來說故事,十分有舞台話劇的味道。難得是用了真水倒在桌上,加強了很多舞台效果和真實感。演員的移動也較集中,但有一少幕ABCDEFGHI男友名字的走位較為怪,也給我發現演員將G和F的次序調轉了。
 
 
黃天樂《唯愛》是最後一個故事,也是最賺人熱淚的故事,如果把三節視為一個故事,本節應該是一個高潮位。患血癌臨死的和平託他的好朋友琉璃回來民宿來跟自己情人說分手,又拜託自己另一好朋友,HIV positive 的葉楓把紀念品送給自己的情人和外婆外公。
 
故事方面,這是一個過了火位的故事,血癌的人加上濫藥而致HIV positive 的組合有點兒over。兩個病的來自也安插得太過不自然,欠缺說服力。唯一可取是因為老祝夫婦於上兩節故事已經舖排了自己孫子的一段,才使這一節故事位未算太突屹。但是,論編導技巧,本節有較多的懸疑位待揭盅,故事性也是當中最強,結構也是最嚴謹,故事發展和節奏也較為恰當。但此節主要是用「眼淚」、「苦」來主導著節奏,但卻是太不需要。
 
演員方面,看來編導跟杜琪峰一樣,應該有一班有好戲的班底,但是他們的發揮太盡了,一個很盡的故事,加上一批(不是一個)很盡的演員,得出來有一點反效果。海棠的悲是可以理解的,她的戲是應該盡一點,因為她要自殺,但葉楓一開首的感情太過快,也太過膨湃,手鍊也斷得太快,他的反應實沒有必要的快。但他一開首的不安和當扭則演得很好,很瓊瑤(是編導的問題吧),跟後面的「轉、合位」有連戲的效果。海棠是全劇的主角,也是故事的觸發者,故事裡的她需要時哭時笑,技巧方面不容置疑,就像此劇是為她度身訂造發揮一樣,雖然此劇本的海棠較為平板–就是哭與笑,但是演員嘗試用了內心戲補救,也演活了海棠一角。琉璃戲份較弱,但是演員又嘗試用內心戲加上動作配合,算是演得最恰當的一位。和平這角色本身已經受到劇本的影響,只要一個病樣和病腔就夠了,但是略嫌演得不夠放,他應該是全戲最看得開但又無奈的一位,可惜表演不出這兩種感覺,編導和演員應該多探訪寧養院,接觸瀕死的病人多,自然會發覺他們十居其九很很看得開的。極樂的可以是悲,極悲的可以是樂,無疑舞台需要把現實濃縮再誇張,但是血癌悲+愛滋悲+分手悲+悲劇應該降低了觀眾的想像空間了。
 
如果批評得再狠一點,就是葉楓的HIV positive是完全沒有必要,因為他可以不患這個病,也能有他對人生的感悟,有年輕朋友患血癌還不夠震撼嗎?對故事來說,健健康康的他最多也只是損失了海棠跟他「唔好掂我!」的一段,而這一段亦不見得對整個故事有必然存在的意義。如果他是健康的人,則血癌的重點會更出,由幸褔變成慘的落差已經很大,但是把血癌硬加上一個愛滋,震撼度反而是負面的。
 
其他方面,「玥琉璃」雖然夠詩意,「月琉璃」應該暗指「星星」,但是此名的音調不太夠響亮。詳細一點就是琉璃屬於兩個雙聲字, (lau4 lei4),跟叠韻字一樣(如盤桓 pun4 wun4),多數不太響,不適合舞台使用, 甚至不看場刊也不知道她的名字。而且,道具方面,「手鍊」和「天使的翅膀」兩件道具也太多,反而搞不上高潮,也欠缺了獨特的感覺。(可參考《鐵達尼號》的「海洋之心」,一粒就夠) 
 
歌曲也是這節的敗筆。其實,這一個誇張的故事已經十分激,但又欠缺新意。遠方的人患血癌已經有張學友的《遙遠的她》、患了絕症快死寫了很多信給親人,卻張偉健的《身體健康》MV差不多、人快死了希望在生的人努力活下去,舊的有《梁祝》的原型,新的原本也沒有太大記憶,反而一首《活著多好》登時勾起一切Eason 和 亞Sa 的回憶。此曲一出,共鳴感欠奉,換來的是抄橋,編導也硬要把觀眾從演員的唱功拉去跟Eason比;故事的性質拉去跟《常在我心》相比。老實說,《活著多好》是一首K pop,《常在我心》更是偶像劇,已經把「我死了,請你活下去」的concept 玩盡了,再行在舞台上勾起,新鮮感便沒有了。
 
總括來說,此一節太浮誇,也太over,更有無病呻吟之感。而且,編導的劇本故事性太強(霸度),反而局限了演員的演技和觀眾的空間,然而,(為免編導不高興)我強調本人極尊重編導的創作:無疑這可能是編導他的一種風格,正如他在場刊說:「也許有人會覺得我的創作總是脫離現實,然而,抱歉我卻一直依然故我。我不認同舞台必然需要反映現實人生,它,也可以是一個單純的、完全的,追夢尋夢編夢做夢的世界」。老實說,全節的沈鬱、思想模式、誇張使我想起編導於15年前的一幕……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