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豹研究

曹豹,對於一個超過廿五歲,打機年齡超過十五年的人,一定不會陌生的名字。從曹豹看三國,又有一番趣味。

在光榮出品的三國志II遊戲(1989)裡,曹豹就是一個廢人,而且,他出現在劉備擁有最多人才的時代下(即公元194年),劉備對外擁有關羽、張飛,對內則有孫乾、陳登、簡雍,糜竺糜芳也OK,玩家會赫然發現,偏偏有一個曹豹,所以,這個年紀的玩家,對於曹豹=廢物的戲謔,一定不會陌生。

遊戲機中的歷史就是靠數字來定義,玩家的國力,兵力,也是一堆數字(現實又何嘗不是?),三國志II對人物的定義較為簡單,就是武力、智力和魅力,數字最大值為100。這一種三分法一直沿用至近20年後的今天。而數值的大小除了直接反映將領們在遊戲中的能力外,最值得研究的是時人如何看待歷史,就看一看曹豹數值:

武力: 13 / 69 (430%)
智力: 15 / 32 (111%)
魅力: 19 / 26 (16%)

關羽

武力: 99 / 96 (3%)
智力: 83 / 74 (10%)
魅力: 91 / 72 (20%)

「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

武力:65 / 76 (17%)
智力:61 / 64 (5%)
魅力:69 / 66 (4%)

紅色為三國志II, 藍色為三國志XI

明顯看出,中間相差多年,但是關羽的數字沒有大的變動,然而,曹豹的數字卻有大幅度的改變,為什麼?先為曹豹「起起底」

Wiki 的解釋少得可憐:

曹豹(?-196年?),東漢末期人物。

《三國演義》第十四回,話說劉備中了曹操驅虎吞狼之計,出兵打袁術,自己的徐州,就靠張飛守著。一天,張飛依舊在軍中渴酒,酒至曹豹面前,曹豹便說:「我從天戒,不飲酒。」飛曰:「廝殺漢如何不飲酒?我要你吃一盞。」豹懼怕,只得飲了一盃。第二次,酒至曹豹,豹曰:「某實不能飲矣。」飛曰:「你恰纔吃了,如今 為何推卻?」豹再三不飲,飛醉後使酒,便發怒曰:「你違我將令,該打一百!」

曹豹無奈,只得告求曰:「翼德公,看我女伍婿之面,且恕我罷。」飛曰:「你女婿是誰?」豹曰:「呂布是也。」飛大怒曰:「我本不欲打你;你把呂布來嚇我, 我偏要打你!我打你,便是打呂布!」諸人勸不住。將曹豹鞭至五十,眾人苦苦告饒,方止。於是,曹豹便向女婿「報串」,叫呂布來偷襲。但兵到城中,張飛此時 酒猶未醒,不能力戰。跟住有十八騎燕將,保著張飛,殺出東門,玄德家眷在府中,都不及顧了。卻說曹豹見張飛只十數護從,又欺他醉,遂引百十人趕來。飛見 豹,大怒,拍馬來迎。戰了三合,曹豹敗走,飛趕到河邊,一鎗正刺中曹豹後心,連人帶馬,死於河中。

好,看來在小說中,曹豹犯了幾個錯誤:

1. 不懂俾面。明知老闆張飛脾氣差,還要跟他鬥氣,不渴酒。扣魅力分。

2. 不識時務。當時縱然沒有新聞報導,諒你也知你老闆的敵人是誰吧,你還亂認親戚。扣智力、魅力分。

3. 小人之心。看見他只有十數騎,便不自量力殺人。扣智力,武力分。

看看公認為正史的《三國志》:

先主與(袁)術相持經月,呂布乘虛襲下邳。下邳守將曹豹反,間迎布。布虜先主妻子,先主轉軍海西。《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英雄記》曰:布水陸東下,軍到下邳西四十里。備中郎將丹楊許耽夜遣司馬章誑來詣布,言「張益德與下邳相曹豹共爭,益德殺豹,城中大亂,不相信。丹楊兵有千人 屯西白門城內,聞將軍來東,大小踴躍,如復更生。將軍兵向城西門,丹楊軍便開門內將軍矣」。布遂夜進,晨到城下。天明,丹楊兵悉開門內佈兵。佈於門上坐, 步騎放火,大破益德兵,獲備妻子軍資及部曲將吏士家口。《三國志·魏書·呂布傳》

三國志II

三國志II

三國志XI

三國志XI

查證,文中引述的丹陽兵是徐州舊主陶謙舊部將章誑、許耽和曹豹帶領的,曹豹更是下邳之相,但為什麼生年、名字也不詳呢?當初的《三國志》,可能只有數項數值,小說的描寫是曹豹不忠於劉備,又有小人之心,要是給他一個好分數,便不太恰當了。但時代進步了,到了第十一集的《三國志》,還有一項人物性格的(曹豹的性格是「膽小」,加上遊戲發展商投放了不少資源於改善視覺上,比較前後兩圖,《三國志11》便十分接近小說中讀者想像出來的曹豹了。所以,曹豹又可以大 幅上升能力值,變回69了。我也認為曹豹應值69的武力的,因為連張飛也說「廝殺漢如何不飲酒」,看來他的樣子很像莽漢,因為看來張飛也是第一次認識他 的,小說和正史中連他的字,藉貫也沒有介紹,所以二打六一名。

其次,原來他也帶了兵的,還有「百十人」那麼多,看來他是一位將軍。最後,原來他還可以跟酒醉張飛「戰三合」,就連後生仔呂布也不敢出動,這位怒漢也跟他死過,看來,他也有點「武力」的。

原來,京劇還有一段《醉打曹豹》,但主角應該是張飛而已。

這一位正史小說也不甚了了的曹豹,竟成為了當時一眾機迷的潮語,可以說是始料不及。如此一個下邳之相,「丹陽兵」的話事人,竟然在歷史的洪流中消失,我們是不是應該我們重新審視我們對歷史的態度?

參考資料

《三國演義》第十四回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三國志·魏書·呂布傳》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