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

4411800320

三年前買了《羅生門》短篇小說集(文潔若譯),現在才有空一看,

第一篇選看的不是《羅生門》,反而看見譯者談的《橘子》,決定不看評論,先看只有二千多字的《橘子》。 橘子的劇情相當簡單,就是文中的「我」在火車上遇上一個貌不驚人,衣衫襤褸的小姑娘,她在火車途中開窗把橘子送給送行的孩子。就是那麼簡單。

看完後,第一個給我的感覺是:「原來短篇小說就是這樣!」作者在第一層次首先用了一大篇幅描述周遭情況,火車上的人,自己的心情,對女孩鄙視的感覺等,然 後情節越縮越短,故事發展部份應該是她嘗試開窗,最後高潮就是她拋出窗外,那可能只是短短數秒的事情,文章交代也是廖廖數句,因為「這一切一切,轉瞬間就 從車箱外掠過去了」。原來,這麼多的舖排就是為了一刻的張力,如果缺少了之前的東西,那麼整件事跟一份普通的報告和日記沒有分別,便不能稱之為「小說」 了。

第二層次是全文用了極度主觀的角度,先詳寫作者心中的苦悶和無聊,再寫對女孩的鄙視,後來高潮過後,以自己改觀作結,第一、二層次的包裝分明得來又融入情節中,的確精采。

以使我更為留意的,便是全文對顏色的運用,文中描寫的幾個場景:月台、車箱、隊道、女孩的衣著圍巾、小孩的衣著、天空全都是顏色,還要是灰灰的,啞色的, 渺無生氣的,一切一切的描寫,就是為了一個主角:鮮色的橘子作舖路,而且這是活動的,是充滿溫情的,更穩含著社會問題的,最重要的,是它是一剎的光景。

劇情的張力、時間的掌握、顏色的運用、層次的表達、喻意深淺的操控,這就是芥川龍之介的功力。奇怪的是,可能「羅生門」太出名了,《橘子》並沒有選入成為他「代表作」之一。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橘子中譯版 (吳昭新譯)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