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吹雪 — 「棄大從小,放下執著」的詩意境界

第一次聽這首《櫻吹雪》已經對歌詞十分有興趣,也十分難以理解。在網絡上搜查時,更看到了較激烈的討論,可惜卻拖到現在才寫對這首詞有關的看法。

 

歌名

《櫻吹雪》原是指櫻花花瓣吹落時像飄雪一樣的景色。往後歌詞亦是以「花」為中心,延伸到社會現象,最後當然不少得貫徹林夕的風格,演譯了佛家的無我的境界。

 

內容

 

蘭亭序 墨漬 ((網絡上歌詞原寫「蹟」但是「漬」較為恰當))失足晉代酒意裏 
如目送 半生履歷 ((網絡上歌詞原寫「曆」但是「歷」才是正寫))換唐詩四句 
號角吹 對酒當歌正欲醉 
赤壁火裏我是誰 明月映溝渠 
 
如夢令 夢醒此身再續三國志 
憑欄盡處 再千百度覓尋是串數字 
掏盡戰衣 五指山中說大志 那 ((網絡上歌詞原寫「哪」但是「那」才是正寫))堪精致用詞 
幕幕秘史 茫茫日子 何曾入過詩 

 

沒想到未到副歌便已經成為了支持和反對者的戰場。有論

《櫻吹雪》的麥浚龍更趨詩意化,林夕將上古詩詞歌賦誇時代連上當代流行曲,用文字數千古風流人物,勾引《蘭亭序》,《三國志》,《滿江紅》,《青玉案.元夕》,《念奴嬌》等詞匯或英雄事蹟……

亦有連繫到詞人對國家民族的看法,反對者更執著於「憑欄盡處」和「掏盡戰衣」的意思不明。不過前者的看法解不通副歌的含義,至於後者字眼的運用,則大部份均是引用古詩詞的「用典」手法。

綜合兩段,卻有另一番見解,即時聯想的意境是詞人正坐在書桌旁,喝著酒,桌上有很多書:《蘭亭序》、《三國志》、《西遊記》、《唐詩》、《宋詞》,更有一部上網中的電腦。當然,這全是我個人over-generated的看法,但是,這也是為了舖陳下面副歌的手法而已,如果捉得住詞中的重點 — 「棄大從小,放下一切」的話,其實兩段也不難解讀。

第一段的第一句已經是眾人爭拗重點,而且多針對字義,但這只不過是比喻的開端,卻少有論及第二句,因為整句說話還有「如目送/半生履歷/換唐詩四句 」一句,如果夾合作一整句,則不難看見詞人認為世人對王羲之和其他詩人的所有東西只集中於一樣作品上,即是王羲之 = 《[wikipop]蘭亭序 [/wikipop]》、李白 = 《靜夜思》一樣,這樣片面(甚至只有四句)的理解,其實是不是還有其他可能性呢?

第三句出自曹操《[wikipop]短歌行 [/wikipop]》「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相傳是曹操平定北方後,欲攻下南方,史稱「赤壁之戰」時作,所以接著第四句有題及赤壁之戰,曹操在「火燒連環船」下輸掉了,有「吾本將心對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感慨。兩句借「醉」一字道盡了世態變幻無常。

 

第二段一跳便去到《[wikipop]如夢令[/wikipop]》,《如夢令》是詞牌名,很多宋代詞人也有作品,但最出名,最為人熟悉的就是李清照,詞中的「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最為經典。如果說這大一段字較為混亂,又有欠公平,首先「吾本將心對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多指女士向男士示愛,後接便是令人聯想李清照的《如夢令》,當中也有酒醉的意思,如果不是巧合,可見詞人是故意這樣舖排的。

第二句很少有人題及,但卻是我最喜歡的一段,因為詞人做詞揉合了古代和現代循環使用,用字的功力也一流。先說「憑欄盡處」,是出自岳飛《滿江紅》,也是提及有志未籌的感情,「再千百度覓尋」脫出自《[wikipop]青玉案[/wikipop]》:「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留意「燈火闌珊處」也隱有「憑欄盡處」的含意。至於為什麼是串數字呢?如果不留心(或者是港、台人)就不能明白,我認為詞人是用了「百度搜尋」的意思,那麼,當然是一串數字了!

第三句的「掏盡戰衣」也被評為不明白的句字,此句應該脫出自蘇軾的《[wikipop]念奴嬌[/wikipop]》的「浪花淘盡英雄」也是三國的故事,蘇詞中也道是功名無常,世事如幻的感慨,也未是離題的句子。至於用「淘 ((有「攪」和「損耗」的意思))」還是「掏 ((有「拿」的意思))」,在意義上也解得通,當然,如果脫自蘇軾的話,則用「淘」較好。用「五指山」除了是西遊記外,也隱隱加了一點佛味,要知五指山是佛陀的是手掌,弄什麼東西,飛五萬八千里,也只不過是佛陀的手而已,也合乎前文之含意。

詞人擺明是詩意大發,時空亂墮:先用晉代 –>三國 –> 元明近代–> 宋代 –> 三國 –> 宋代 –> 現代 –> 唐代,到最後才說出自己的重點:幕幕秘史/茫茫日子/何曾入過詩 ,既然那麼多的東西記錄也記錄不了,還執著來幹麼?

副歌

來讓我唱:櫻吹雪蕩誰在飛 
飛花入泥泥內有花氣 
我見我如無物這個境界與何人說起 
人情是非 都拈花一笑忘記 

副歌借櫻吹雪的意境,說「花」落了,也回到泥內,這概念也是用典,脫出自「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再借這一個概念,說了我見我,如無物的境界,因為已經分不清什麼是我了。這一段回應了上句「赤壁火裡我是誰」,所以什麼東西,也要像佛陀「拈花一笑 」的故事,忘記了。其實,「拈花一笑」亦有「心照」「感悟」的意思,就是回應看過大小歷史,也不過只是四句唐詩、一些作品而已,當中有些東西,沒有記載過,又如何?何必執著呢?

那暗花 活色生香印在鈔票裏 
凝望白眼 再將千色花見望穿秋水 
懷念鳥居 任蝸居改變伴侶 逛京都卻爲誰 
靜臥髮堆 橫陳夢裏 遺忘在鬥嘴

詞人繼續談論「花」,同樣是花,印在鈔票背的暗花,使到出現不少的問題。

鈔票的暗花,帶來了「白眼」,用「鳥居」的自由自在感覺相比,不夠錢買樓的伴侶,形成了「蝸居」的問題,但是,在「花見」和「櫻吹雪」的美景裡,是不是可以忘記這些東西呢?

 

說白了雪花非花 像櫻花非雪作弄人 
不用怕 入了神 沒有人 沒有人 沒有人 沒有塵 

詞人點出了「櫻吹雪」,原來不是雪,正如雪花也不是花,這一個概念也是脫出自《公孫龍子》的「[wikipop]白馬非馬[/wikipop]」,是一個吊詭。不過,既然已經是入了神,便進入了無他無我的境界,當然,這也可以理解成看見了「櫻吹雪」的景象,便會融人入景了,無分你我了。這也是真善美中的「美」的境界,也是「渾然忘我」的境界。

由我來獨唱:櫻吹雪蕩誰在飛 
飛花入泥泥內有花氣 
我見我如無物我也非我與何人說起 
神遊異境 寫超生出世遊記 
忘記 美不美 詩日記 不理道理

值得一題的是「超生出世」,入了神後,可以使自己脫胎,甚至寫如何出世也可以,細味這一句,其實「超生、出世」也可以指「超越生命」和「走出世外」,這意思更切合「遊記」。而且,「超生培慾」也是林夕寫給麥浚龍的詞。歌詞去到這裡,真的好像天馬行空了,所以,為了回答大家不知去向的問題,詞人寫了一句「詩日記,不說道理」作結,然而,個人覺得這是敗筆之作!因為歌詞是沒有必要文以載道的,可以天馬行空的,詞人這樣高調,間接就是剝削了評論家的空間,也削弱了聽者的思考空間。

《櫻吹雪》算是近來少數需要看字幕和查字典才可以理解的歌詞,所以,在網絡上找到歌詞後,也修改了少少。亦有幸看見一首歌詞惹來廣泛評論和討論,是不是香港更重視文化評論的徵兆?無論如何,也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

MV

httpv://www.youtube.com/watch?v=kzF0ZRHv15E

 

參考資料

櫻吹雪?還是應吹脹 — ohce 

吹漲林夕 — ohce

和Sammy論櫻吹雪 — ohce 

林夕《櫻吹雪》掏盡千古英雄 — 中文唱片評論

《詞話詩說》--櫻吹雪 — 華麗的戰爭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