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死蔭的樹下 — 感人至深

一件悲劇發生在精神科的醫生身上,面對自己的接近崩潰精神狀態外,顧及親友,還要顧及精神科病人。貓醫生的文字完全感動了我。

要治療聲稱每人也有的心理病,本身已經是一個吊詭。當自己知自己喪親之痛後出現精神問題,還要在的同時醫人自醫,就更加是一個痛苦的經歷。

這本書也是於極速完成,分三次看完:第一次是一段長途巴士的路上;第二次是由火車及小巴的長途上;第三次是在家中,三次也引不住的感動。書中的文字沒有修飾,但感情真摯簡單,喪失感情深厚的妹妹固然難受,但是由於極少見的意外而導致的失去了生命,這並是一般人可以承受,何況是背負著「精神科醫生」名字的專業人士。

書中的醫生們有自己獨特的性格,除去中產和宗教的部份,書中的真摯的文字依然感動了沒有感情的我,正當自己為那些不知名的事情灰心的時候,原來同一時間有人為了這些事情而苦苦的堅持著,自己的所謂「傷心」,原來只是九牛一毛。

 

1. 精神科醫生的「人文主義」

任何的人性光輝面陰暗面優越感自卑感善良邪惡喜愛怨恨好施自私快樂哀愁……我們也有,甚至可能比其他人更多。因為只有「有人性」的精神科醫生才可感病人所感,想病人所想。所謂的人文主義也不過是如此吧。(p.96)

在我而言,醫生大多是沒有感情的,是冷酷的,是不近人情的,這是我的所聽所聞所感。我不是說醫生沒有接受人文教育,但是,他們的科學是求「真」:為什麼會病?如果殺死病菌?如果有A的話,就會出現B的情形。醫生的話語,大多是冷酷無情的,縱然失去了摯親,她仍然是這樣的紙上寫著:

「臨床上看,小貓身上有多處致命傷。她大腿股骨折斷,胸腔受創,頸椎斷裂,最要害的是她頭顱底骨碎裂。我想像到她腦袋的幾條大血管被撕開,血液就壓迫她的腦幹。腦幹失去功能,人便死了 (p.28)

我很難想像她是如何想像,至少我不會這樣想但無奈她們正正接受這樣的教育,凡是求「真」,要科學,要窮世界之理。所以,她所說的人文主義未免太簡單了一點,但是,她有這樣的覺醒,已經是一大突破了,我們唸「人文」的,強調人之所以為人,便是因為「覺醒」,正是這覺醒,就算是平平凡凡的文字,也可以譜成感人肺胕的文章。

「貓,我還是不停地想著小貓。為什麼人會死?」
「媽媽,人是一定要死的。有生便有死。」
「為什麼?」
「如果人不會死,那就不用生小孩啦。」
(p.97)

難得一個有宗教背景的家庭有上面的對話,這是一種很(後)現代對人的看法,使我想起[wikipop]攻殼機動隊[/wikipop]裡,電腦羨慕人就是人可以死,只為死,人就可以進化下去,吊詭地精神不死。

2. 創傷性治療 — 真善美的展現

書中最使我感動的,就是身為精神科醫生的她,甘願把自己治療自己,把書中的理論「硬食」在自己身上。書中的她兩次再遊赤柱,還要走過那棵壓死自己妹妹的樹旁。作者是第一個看到死者血流滿面的家人,也是舉有充足的醫生知識去肯定自己妹妹死時的狀況的人,很難想像她如何駕車獨自走到赤柱,還舉起相機把那一個地方拍下來。

我走到那路段,就轉彎向上走。一家小店的老闆娘聽見我的腳步聲,禁不住抬頭把我打量一番。
終於到了那樹原來的地方。
那些生鏽的鐵欄總算是移走了。
至於那樹原本所在的洞,就給一層明顯深色的新混凝土封住了。


但隨著那片混凝土的覆蓋,那記憶是否會慢慢消失?
不過,我們是永遠不會忘記小貓。
只是,走到這裡,我也明白,有些東西,也是時候放心了。
我笑一笑,慢慢的走過市集,再走到海邊。

雖然這一天死蔭的陰霾籠罩,但走過這片天地後,晴空就在不遠處。(p.180 – 181)
 

在寫這本書時,可以完全感動貓醫生也不是完全地接受事實,全文她多次強調要自己接受,也有一般喪親的情況出現

雖然思想是在逃避,身體卻告訴我要面對。(p.70)
我決定不再逃避,我要到赤柱走一趟。(p.71)

為了紓緩自己的哀痛,她強迫自己去了赤柱。為了面對,她甘願再去一次親人去世的地方,在自己的傷口灑鹽。我經歷過類似所謂的「傷心」,知道要抬起頭走回這些路,要需要很大很大的勇氣!這一種捨身的精神,是「善」和「美」的表現。這一次,我深信她感受了我們中國人傳統要追求的「真、善、美」。

3. 批判閱讀

跟作者一樣,我的教育使我閱讀也要批判一番:

i) 貓醫生強調自己是貓,作者也寫明「你的姐姐大貓」,其實是逃避(或治療) 的途徑,我想她是希望抽身,把自稱說成第三者。她不是隱暪身份,因為書的作者用的是真名,而且查也不太難。反而她的朋友,為什麼全部是軍曹的主角們呢?

ii) 最悲痛的應該是貓醫生的爸爸,你是典型中產:是外科醫生,住港島東(除了某些地區,大部份東區的樓價很高),有車,老婆是護士,最挫折的是精神科不及格,女兒可是精神科醫生。女兒是唸港大醫學院,死去的女兒也是港大的經濟及金融,前途無可限量。原本是無限幸褔的家庭,這件事件後,他受的打擊全文皆見,每每又哭又悲憤的也是他。希望他能節哀吧。

 

最後,我從不會閱讀這一類的作品,多謝她的介紹。而在搜集圖片時才發現,封面的小貓是在樹的陰影下。我也希望做一點事,把樹的根斬斷了,小貓在陰影下,看不出是樹。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