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超級倫理大悲劇

雷雨

購買日期: 約兩個禮拜前

購買原因: 因看完了《城邦暴力團》,沒有書可在午飯時閱讀,行經書局,看到《天工開物‧栩栩如真》太厚,抬頭一看,便看到這本書,心念一轉, 便買下了看。

背景: 對《雷雨》的認識並不深, 只有
1. 會考時唸《日出》,剛剛是曹禺死的那一年,知道他有一本更出名的劇本
2. 古老的舞台劇
3. 媽媽說過《雷雨》曾真的用刀捅死過演員 — 十分邪
4. 周星馳的戲中曾用《雷雨》一劇開玩笑

感想:

故意不看其他的評論, 包括作者的序, 再寫下這篇的, 希望不受其他人影響.

第一次看劇本, 才知道原來要對某一個角色寫得很詳細, 例如角色的目光, 衣著, 平常的行為等, 可能想幫助演員入戲. 但是, 看了不久便產生了疑問: 每一次的《雷雨》的佈置豈不是一樣嗎? 因為它連佈置, 左中右三門的出場次序也清楚列出, 真是好奇觀眾如何有「新鮮感」.

內容方面, 基本上也知道這是倫理大悲劇, 故事很有張力, 很緊湊, 感覺是每一個人也有自己的秘密, 而每一個秘密又往往造成主角的不同反應, 內心感受. 又正正是帶動故事的發展.

當然, 《雷雨》一詞是有意思的, 簡單一點就是雷雨一天的故事, 但可以更深層一點看,(亦為了更深入一點看), 我故意放了些心機在劇中出現「雷雨」一詞的時候, 往往就是主角們心裡膠著的時候, 文中經常出現天氣十分悶熱, 主角也常常強調一場大雨的來臨, 這個感覺在文中尤為深刻, 看來作者的確把握了一個普遍的事實: 臨下雨前的一時三刻是惹人討厭的感覺, 好像我也感覺到一樣, 尤其是我喜歡爽快的人, 也不禁為文中的矛盾和雷雨的感覺所牽動.

最後的一幕當然是所有矛盾的爆發點, 是周繁綺「爆你大鑊」的一剎, 感覺有點似《真情》等師奶戲的影子(當然是正正相反, 是師奶們抄《雷雨》), 最後, 天氣就跟著周繁綺一同「爆」雷雨, 最戲劇性的, 就是在雷雨爆發時, 主角便死了, 換個角度看, 亦只有雷雨爆發時(天時+人和)的情況下, 主角才會選擇死, 因為周繁綺一天不說, 她們倆便已經出走他方了, 亦只有大雨, 那一條該死的電線才會使人觸電……..

一場雨, 便死了一大半演員, 有點兒戲, 但正正是這一點兒戲, 才算戲劇化, 就連讀者也有一點兒的失落: 「唔係呀, 死哂拿?」

或者, 《雷雨》要帶出的, 不外如此.

雷雨–Revisit  (2007年1月補充)

不知為什麼, 這一年就是跟《雷雨》結了緣。數個月前,因為突然想看故事, 買了一本雷雨, 少有地用短時間看完, 成為了我第一本閱讀的劇本, 更寫下了一篇blog.

這是我第一次以閱讀報告的形式寫下的blog. 誰不知,過了一會兒,一次過安排了數次《雷雨》的電影, 自己當然也不會「執輸」, 自己也看了一齣入場率有八成的黑白雷雨, 加上前輩的導讀, 不禁又重新審視一下自己對《雷雨》的看法.

前輩曾表示, 曹禺一向不喜歡《雷雨》拍成電影後, 歪曲了他對於「靜、哀」的本義, 而得知很多政治因素影響, 《雷雨》很多電影版也帶有道德教化的批判, 這也不是曹禺想的, 他想的只是希望說一些東西出來, 帶出一種給讀者思考的感覺.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