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天秤的讀音

 

語言是活的,要因時制宜嗎?

 

 

時為8月19日,日本氣象廳把在台灣以東的熱帶低氣壓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國際編號1214及命名為「天秤」。原來,日本人以不同的星座命名颱風,詳情看此連結

8月20日,晚上七時的天氣報告,0:19 秒,清楚聽見主持人把這個風說成/tin1 ping4/ 音「天平」。

httpv://www.youtube.com/watch?v=I0uqth1AuOo

這樣便有趣了,「秤」,正音為 /ching3/「稱」,就是解作量度重量的工具,在(從前)的街市不難看見的,而且,黃道12星座中的「天秤」座,亦是因為該星群的組合似天秤而命名的。

 

8月21日,六時半的新聞報告,解釋了天秤唸成「天平」的原因,是因為:

1. 大部份人把「天秤」這件東西唸成 /tin1 ping4/ 「天平」

2. 如果說成「天稱」,則怕市民誤以為是建築用的「天稱」,即「塔式起重機」(如本文的Banner 所示)。

3. 上述的意見是來自法定語文部。

(1:06秒) 

httpv://www.youtube.com/watch?v=Imjl9GvsPrk 

 

先說第1點。大部份的人把這個詞語唸錯,這便是錯,作為語文部,有需要跟足「約定俗成」而歪曲正音嗎?這一個例子有點似大熱舊歌〈夏日寒風〉的一句:「閃爍暑天的汗水」,正音為 / seuk3/ 「削」,卻唸成 /lik1/ 「瀝」(詳見下面youtube 0:31秒) ,無奈又無奈,如果一讀正音,連變成了「拗音」,大殺風景。

httpv://www.youtube.com/watch?v=Qp3zIQVnRHw

縱然是大部份人是說自己是星座是「天秤/ping1/」,我們又應否因為這樣的錯,而保留日本人的原意,把這個字說成「天平」呢? 無錯,語言可愛之處在於她是活的,有生命的,多變的,但這個「變」是需要合乎社會環境的大勢,簡單來說,就是大家也不說了,意義才會消失,又可以用〈鬼馬雙星〉歌詞來解釋:「扮蟹瀨野真正係滑稽」(1:02秒)  當中的「扮蟹」的意思,基本上是消失了,正解詳看下一段youtube, 這樣,如果再為「扮蟹」再賦予新義,則無可厚非的(現解作「扮無辜」)。

httpv://www.youtube.com/watch?v=WSxK-WlBk_U 

httpv://www.youtube.com/watch?v=-ksAwrCSA_s

問題是,我們(尤其粵語) 對「秤」作為 / ching3/  這個音,又解作「量度重量」這個原意從來沒有遺忘過。很多詞語例如「呃秤」(用經過調校的秤來騙錢)、「唔夠秤」(指未夠法定年齡)、「秤兩斤牛肉」(用秤給兩斤重的肉,這裡換了動詞) 、古老一點的「揪秤」(為(尤其小事)而被針對,本詞有「捉出來秤的意思」),雖然,「磅」逐漸取代秤,但我們對「秤」這個字義依然保存,那為什為要「將錯就錯」?

再說第2點,這幾乎跟第1點相同,就是「塔式起重機」,我們建築術語稱為「天秤」。為什麼呢?簡單不過,因為這種起重機要靠大石作為「秤陀」,就像是在天上的秤一樣,所以戲稱「天秤」

 

香港作為一個文盲率極低的社會,文明可能有餘,但民智一定已開,「天秤/ching3/ 靠在東經…. 北緯….」稍有智慧的, 一定不會以為建築用的天秤會在海面移近香港吧!再者,要誤會的,還有很多「海馬」、「馬鞍」、「黃蜂」多的是! 

最後更有趣的是,如果聽一聽日本人如何讀這颱風名,這文章的幅度可能還不至此: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熱帶氣旋名字 來自香港天文台

 

延伸閱讀

天秤的wiki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