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刀

 

一個很有趣的決定:我開始看金庸小說。
 

 

當自己懂性之時才發覺自己的閱讀是多麼不足,但這時,金庸小說總是擦身而過。一般的同學在中一中二已看完了金庸和倪匡的小說,而我總是跟這些前輩們失之交臂,到自己興之所致時,我已經能從電視、電影、漫畫、甚至和電腦遊戲之中說出了大部份的劇情。 那麼,如何去使自己從一張白紙感受金庸帶來的震撼,就只有從一些自己未接觸過的文本入手。
 
所以便鎖定了3個故事:最短的《越女劍》、中篇的《鴛鴦刀》和中長篇的《白馬嘯西風》,長遠而言,則是《俠客行》和《書劍恩仇錄》。最後在書展決定買《雪山飛狐》,為的不是胡一刀,而是《鴛鴦刀》。
 
作為字為3萬多字的小說,自己竟然用了2-3次完成,算是一口氣讀完了,儘管將意見寫下:
 
1. 人物描寫 — 
任何小說的人物描寫也是重要的,但本作中的配角著墨卻使人眼前一亮。
雖然主角是袁冠南和蕭中慧,但是太岳四俠的描寫突圍而出、其次的是無怨不成夫妻的林玉龍和任飛燕,他們6人誇張的行為反而比主角的「正常」來得更令人眼前一亮。看來這是武俠小說的一大特色,使我想起《神雕俠侶》的周八通,也想像黃易的《覆雨翻雲》的范良極。看畢全文,反而發覺最有印象是他們6人大於主角。
 
2. 武功世界 — 金庸的戰鬥模式
書中的戰鬥模式多元化,四人組合的太岳四俠、鏢師們的混戰、主角們的數組混戰、高手單對單戰鬥:卓天雄和蕭半和。武功也是以內功為主,尤其是高手的決鬥,但是有相生相克較為突兀,例如「混元炁」就是「震天三十掌」的尅星。就算是同門,周威信和卓天雄的一戰,同一招「鐵鞭飛八方」使出來,「周威信虎口破裂,滿掌是血。」欠的除了是逐級而上招式(最後一式)外,就是內力了。
 
3. 招式名字 — 幻想空間
本作的招式名字有趣,尤其是夫妻刀法,又不乏幻想空間,只看招式名字,幾乎不能知道招式,只能當是一首情詩。然而,金庸對於北宋像有特別的情結,喜歡以水滸、北宋等人之物事變成武功招式,例如本作的「呼延十八鞭」是來自北宋名將的呼延贊。
 
呼延十八鞭:
橫掃千軍
鐵鞭飛八方
一鞭斷十槍
 
夫妻刀法:
女貌郎才珠萬斛
天教艷質為眷屬
清風引珮下瑤台
明月照妝成金屋
刀光掩映孔雀屏
喜結絲蘿在喬木
英雄無雙風流壻
卻扇洞房燃花燭
碧簫聲裏隻鳴鳯
今朝有女顏如玉
千金一刻慶良宵
占斷人間天上福
 
 
4. 江湖上言道
鴛鴦刀的印象是經常提及的是周威信的「江湖上有言道」這些所謂的「江湖」智慧無非是小人物的寫照,借了「江湖道」成了一些走精面或逃避責任的借口,「路逄險處須當避,不是才子莫吟詩」、「光棍不吃眼前虧,伸手不打笑臉人」如果「江湖」真的充斥著這些小智慧,則這個江湖真的是小人當道,又或者我們應該自省一下呢?
 
5. 突兀轉節和結局 — 要一個寫慣三部曲的豪俠寫中篇,可能真的屈就了金庸
作為一個短篇故事,能否承載起江河滔滔大勢呢?小故事應該有小故事的結局,刻意寫下的大義,則有點怪誕。鴛鴦刀的轉節和結局均來得很突然,很快,明顯地是金庸慣了寫大量佈局的故事,一開頭像是很多東西要寫,但當蕭中慧回到家後,劇情便突然地轉入了高潮,一次過來的「懷疑亂倫」、「太監」、「混元炁」、「鴛鴦刀來歷」用了短短十頁交待,最後的「仁者無敵」是滿清皇帝做不到了,無端端一個江湖小故事,竟又故意把仁義之師,俠之大者,國家大事連繫起來作結,這樣未免予人眼高手底,草草收筆之感。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