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w Tie Keep Your Election Promise
文法問題搬上了政治舞台,還搞得鬧烘烘的。誰是誰非?
文法上的對錯
在談對錯之前,先談三人的「英文背景」:
我會形容曾蔭權是穿「紅褲仔」出身,是公務員之子,於名校香港華仁書院預科畢業,此後曾短暫任職輝瑞藥廠推銷員,並在1967年1月加入當時的港英政府做EO II (二級行政主任),再做AO (政務主任),再在美國哈佛攻讀碩士。明顯地,他不是本土的大學生,不能擠入精英分子的一群,但他最後成為了第一位華人財政局,老闆全是外國人,英語背景相當雄厚!
我會說余若薇是「係出名門」:香港大學法律學士,英國倫敦大學法律碩士,是香港的執業資深大律師,太平紳士,及現任立法會議員。她是香港公民黨黨魁,香港泛民主派的一員。己婚,與丈夫胡健維醫生育有三名女兒。弟弟余若海亦是資深大律師。自己是大律師、弟弟是大律師、老公是醫生,就是中產,就是名系,就是名門。加上近來在明報和傳媒教英文,英文的實力不容置疑。
劉慧卿就是「苦學型」,英文也是自學回來,是上兩者之間。劉慧卿就讀瑪利曼書院,當時全港的中學普遍以英文授課, 該書院亦不例外, 最初她被同學取笑英文水平,經過一番努力,英語變得流利,成績亦有進步。中學時期的她為小學生補習幫補家計。劉慧卿到美國南加州大學,在第二學年轉讀電視新聞學系課程,1976年取得學士學位,返回香港,投身傳媒。1976年,她打算應徵無線電視新聞部,但因薪金過低而放棄。其後她自薦於《南華早報》,獲得錄用,專責報道衛生、福利和教育新聞。在南華早報做過記者,英文嘛……. 真是勁!
好!言歸正傳!
Bow Tie keep your Election Promise 是一句不太正確的句子!
根據原創者民主派所言,這是「喂!煲呔!」、「Bow Tie = 你」,言下之意,此句便是我們中學時便懂的「祈使句」(或稱命令句) imperative mood / sentence ,即看看此句在文法上如何使用:
Subject with imperative
We use imperatives for different reasons, such as telling people what to do, giving instructions and advice, making recommendations and suggestions, and for
making offers.
Come in and sit down, please.
Don’t open the window – it’s cold.
Put the coin in the slot and press the red button.
Don’t ask her – she doesn’t know.
See the doctor – it’s the best thing.
Have a bit more wine.
The imperative does not usually have a subject, but we can use a noun or pronoun to make it clear who we are speaking to.
Mary come here – everybody else stay where you are.
Somebody answer the phone.
Nobody move.
Relax, everybody.
You before an imperative can suggest emphatic persuasion or anger.
You just sit down and relax for a bit.
You take your hands off me!
Swan, M. Practice English Usage
http://www.britishcouncil.org/learnenglish-central-grammar-imperatives.htm
基於祈使句是:
1. 少有subject
2. 動詞開頭
看來這一句標語用了一句較為少見的祈使句,嚴格來說,這不是錯!
然而,英文的祈使句不用加 ‘s’ 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為合理的方便原則,既然命令句,就少有用subject,既然不用subject,那麼應使用bare infinitive 了。這樣便不能使
third person singular 的使用混淆,平衡各方的利益。奈何,這一句偏偏有點兒問題出現。
那麼,曾特首便是對了,這又不是!原因是他沒有做「閱讀理解」,就是自然反應地在文法上轉圈,小心留言他當時的眼神和語氣,會發現他是發自內心的,眼中只有主語和動詞: Bow Tie Keep,看來他完全沒有留意下面:Your Election Promise 的意思,因為,如果加了’s’,句子便會變成簡單的陳述句: “Bow Tie Keeps your election promise” 這明顯是錯意義的句子,跟當年「舉標語」的環境不合,意思是「煲呔履行了你的承諾」,當中的your 意義便是模糊不清。
那麼,換了his 又如何?答案就更加嚴重,句子加上用了現在式,可以是真理,可以是習慣的動作,配合語境是贊美詞「煲呔履行他的承諾」。怪不得他要再幽他們一默,見下面youtube。他的自然反應行為,無他的,一定是他平時太喜愛改下屬的grammar 引致的「官僚文法敏感症」。
那麼,有人說,加了comma又如何,
Bow Tie, Keep Your Election Promise
明顯語義變得明顯一些,很喜歡中七學生舉的簡單例子:
john f*** you.
john, f*** you!
差之毫釐,謬之千里。簡直就是名著:Eats, Shoots & Leaves 一樣的笑話。
各人的對錯:
曾:不恰當的言論, 開什麼玩笑?
作為特首,自己在報告期間,上述的言論有點兒不合適。當然,沒有做「閱讀理解」的他也表現出他是一個剛愎的人,EQ也低,也較為衝動,其實他只要在發聲前「保持兩秒」冷靜,便已經足夠他看清時勢。他的確有點幽默,事後「兜」得也算大體,然而,我想他如果可以即時幽默,也不失一港之首的風範,只可惜事過境遷,現在淪為「以笑遮醜」
余:為什麼不當場說明?
其實,要避免惹人誤會,最簡單的做法是叫舉起BOW 和 TIE 的兩位議員坐在Promise 的後面便可以了:
Keep your promise Bow Tie
當然,如果自己是振振有詞的,為什麼不當場揭破?立法會上,人人的發言也會尊重,何況特首並非主席,你大可暢所欲言,主席又不是你的一黨,怕什麼?余貴為反對派,言行激烈實屬當然。社民連不也是先擲蕉,後致歉嗎?由此,我們可以看見我們這一代的中產,處事仍然是猶豫不決的,有所顧慮的,去得不夠盡。但見很多現場節目,民主黨人乃是律師、醫生、中產、有錢、有學識又有地位,理應是反應快捷的政治型,奈何他們的表現往往使人心灰。他們只是中產階層(middle class),絕不是有品味的資產階級(Bourgeois)。
最後,連唱歌大師也會走音,何況錯了文法?為什麼不認句錯呢?落落大方嘛! 不知為什麼雙方的幕僚不採用鬥快道歉的策略,但見總理溫家寶為寫錯一個學名而致歉,各人也十分受落,為什麼我們的人還是死要面呢?政治不分對錯,但文法,卻未必是!
反思
1. 政治因素, 沒有人會認錯
整件事件中,預料是沒有人會為自己所犯的過失認錯。無他的,就是政治因素。特首的民望已經進一步下滑,立法會中的議員分佈使到施政更困難,加上他突然被捲入「老親」的利益衝突的漩渦當中,情況並不樂觀,現在還輸了句「衰多口」的英語罪,實在擔當不起。至於對方,他們自認為是反對黨,真是不理三七二十一,做反有理(這句真諷刺),既然已經是邊緣人士,還怕什麼?
2. 轉移視線 甘乃威
當然,這一件事使人想起甘乃威事件,是不是故意搞大從而轉移視線?要知民主派因為此事,已經消失了一些遊離的支持者,這件事也是民主派鮮見的醜聞,自己作為大條道理反對政府的,現在便是時候把這眾人的視線投放較安全的學術爭拗上,總好過繼續給輿論抹黑自己,這一招算高招,但對於流失了的支持者未必有挽回劣勢之效。
3. 網民的反應偏幫民主派
網民的反應是一面對罵特首,又說這是錯的句子,今早是事件發生後第一個早上15/10/09,在google 中鍵入上句,看見論壇的人也只是攻擊,鮮有認真從英語文法上討論,他們多從普選出發,直指曾蔭權的不是,而加少有從imperative 的角度出發。更發現網民一味幫著民主派,盲目附和,這一現象證明民主派在這一期的支持仍然不弱,亦反映政府的威信被受質疑。
最錯的,就是這不是考試題目,而是立法會,錯的是英語文法變成了政治的,苦了的,是我們的莘莘學子。看到網上的言論,缺乏通識的critical thinking,我們這一代的senior netizen 已經無藥可救,最怕的,是下一代的網民,還以為高登/FB/DISCUSS/UWANT 便等於主流意見,這一種網絡的白色恐佈,不可不妨!
此blog不談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