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T?quadrant???
在數學裡,有人教CAST=cosine, all, sine, tangent,
亦會教quadrant 是'qua' 的prefix,意思是「四分」
但為什麼沒有人說一定是「象限」?不是獅子和長頸鹿?
近來喜歡玩文字,既然有幸能學到現存接近唯一的圖象表意文字,每字皆有其解,為什麼不「玩」盡一點呢?
一翻查《康熙字典》,就發覺「象」一字的意思原來不少,亦鮮有辭典解釋為什麼是「想象」呢?才發覺自己小學生已學懂的東西,原來也犯了孫中山先生所指一句:「不求甚解」。
原來,第一個說「想象」的不是莊子,是《韓非子 解老》:「 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
只是一個想象便已經引經據典,試問還要深奧的「象限」又如何呢?
聽到有笑稱「象限」是因為「象行田」,但這只會帶到為什麼那一副棋叫「象棋」的問題上?試想「象」應該是繼「士」後移動力最弱的,為什麼不是以攻擊力較強的「車馬炮」而名之???又為什麼是象行田呢??
這也可算是一種憑個人之力的發見吧,其實兩者是有關係的,也急於把發現過程分享一下。
發現的過程是源於:「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其實,四象是指由二變出來的四,簡單來說,上一句說的就是由圓形的360度的,變成上下一半的180度,下一句就是由180度,細分成90度,4個直角了,所以,可以推論出,象=4,亦即是"十"字分的意思。
至於「想象」和「象棋」則是發現過程走出來的問題了。細查wiki中「四象」的意思,則發現原來真的有蛛絲馬跡,原來古代的天文學把東西北南四個方位稱為「四象」,又以四隻動物代表:青龍、白虎、玄武、朱雀,每一個「象」又主7個星宿,是為二十八宿,那麼,問題的答案出來了!
原來「象限」即是每一個90度的界限,過了那一個90度,便是另一個四分之一的「象」了,這當然跟CAST有關係了。「象棋」很有可能是因為棋盤是一格格的「象」格,也是一個數學問題,象棋有64格,如果分成4個「象」,則每格有16格,最神奇的,這16格也正正是4個4 (4X4)的結果,不是「象」棋,是什麼?
原來,有一些我們對於我們自認為已知的東西,所知不多,當然,還有一些是我還未找到答案的:為什麼是「卦象」呢???